鹽化工板塊“不爭氣”中鹽多元化難戒專營制度依賴
張國棟
作為食鹽專營的經營主體,中國鹽業總公司(下稱“中鹽”)對這一變局早有準備,并在十年前開始嘗試打破過去“中鹽有鹽”且只有鹽的單一格局。
經過十余年運作,中鹽已逐漸涉足鹽化、農用化肥及農藥產品、精細化工等領域,鹽化工更是核心主業之一。但由于鹽化工板塊的“不爭氣”,直到目前,中鹽對食鹽專營制度的依賴度仍有增無減。
“非鹽”道路
2003年以前的中鹽,更多只是在“鹽”上做文章。
在2003年,鹽業體制改革的呼聲開始提出,盡管遲遲未有推進,但手握食鹽專營的中鹽,已然察覺到了風向漸轉。
“如果不在相關產業進行延伸,搶占行業制高點,那么未來中鹽很難成功。”當時還是中鹽總經理的茆慶國曾如是對媒體稱。
此后,“中鹽有鹽”且只有鹽的單一格局逐漸被打破。其中,中鹽在2004年開始進入下游鹽化工行業,目前已經形成無機化工、農業化工、精細化工、日用化工等系列產品格局。
按照中鹽的計劃,到今年,中鹽要實現100萬噸級復合肥、100萬噸級純堿、30萬噸級氯堿以及系列農藥和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。
中鹽的鹽化工板塊能夠迅速起來,主要靠通過國有產權無償劃轉或者增資擴股等方式,控股地方鹽化工企業,并通過增加投資等方式做大該地的鹽化工產業。
2007年5月,中鹽以增資擴股的方式獲得了中南地區大的基礎化工原料基地———湖南株洲化工集團65%的股份,兩年后,中鹽又與運城鹽化局實施資產重組,創建中鹽運城鹽化集團。此后,安徽紅四方和南風化工等相繼并入中鹽體系。
這個過程中,中鹽的一大批鹽化工項目逐步投建,并在國內形成“遍地開花”之勢。
以旗下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為例,2005年,該集團年產40萬噸聚氯乙烯聯合化工項目同時開工建設。三年后,該集團又致力于鹽、石灰石、煤炭等資源的綜合利用,公司開始在青海省德令哈市新建100萬噸/年純堿工程項目,項目總投資22億元,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循環經濟工業園。
2009年,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又投資20億元,建設青海昆侖堿業100萬噸/年純堿項目,純堿產能達到140萬噸/年。
截至2011年底,中鹽主要化工產品產能1449萬噸,涉及鹽化、農用化肥及農藥產品、精細化工等領域。而此時的中鹽,已在化工領域運作8年時間,鹽化工也逐步成為該公司三大主業之一。
2012年3月,中鹽的原有13個職能部門調整為8個,專門成立專營、制鹽、化工、發展四大事業部。
窘境
有媒體報道稱,中鹽在2004年前從未涉足鹽化工,但到2009年第三季度末,其鹽化工所占的主營業務收入的份額首次超過了鹽業,占比超過53%。
中鹽的鹽化工不斷加碼,但貢獻最大的依然是食鹽板塊。
中鹽總公司一位高管曾撰文稱:“到2014年,食鹽板塊主要經濟指標比2009年翻一番,即銷售收入50億元,利潤總額7億元。”而按照中鹽2010年提出的“兩步走”計劃,第一步發展目標,到2015年達到銷售收入300億元,利潤總額12億元。
在一位主管鹽業的退休官員眼里,在食鹽專營體制下,中鹽的盈利主要來自食鹽,“鹽化工是中鹽的劣勢。”
市場疲軟、需求不旺、價格下跌、競爭慘烈,一度成為鹽化工企業面臨的窘境。因為長期賺不到錢,國內一些企業已經逐步剝離其氯堿等鹽化工業務。
4月24日,卓創資訊氯堿分析師趙琳向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表示,以鹽為原料的鹽化工產業,主要就是用來生產純堿和氯堿及延伸產品,“氯堿主要產品是燒堿和聚氯乙烯(PVC),這幾年氯堿不大好做,多數企業的PVC業務一直是虧損的”。
中鹽此前控制兩家上市公司都涉足鹽化工領域,分別是南風化工(000737.SZ)和蘭太實業(600328.SH)。其中,南風化工經過一系列的股權轉讓,目前實際控制人已經是運城市國資委[微博]。
2012年11月20日以前,南風化工實際控制人為中鹽。彼時,中鹽治下的這家公司的業績并不理想,相反,以無機鹽化工業務和日用洗滌劑業務為主的南風化工,因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虧損,于2011年4月25日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。
另一家上市公司蘭太實業,其控股股東為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(持股44.87%),后者在2005年整體劃轉到中鹽。目前,蘭太實業的資產總額為53億元(含28億元在建項目),年銷售收入達14億元。
2008年5月8日,蘭太實業與中鹽江西鹽化工有限公司(下稱“中鹽江西”)成立中鹽江西蘭太化工有限公司(下稱“江西蘭太”),主要經營氯酸鈉、雙氧水產品的生產、銷售(憑許可證經營);進出口經營權。其中,蘭太實業持股51%,其余49%股權由中鹽江西持有,實際控制人均為中鹽。
但這家成立8年之久的合資企業仍在避免虧損。2012年,江西蘭太虧損 4880萬元。截至今年2月底,該公司虧損額為470.97萬元。
目前,中鹽江西已將江西蘭太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,轉讓標的為江西蘭太49%股權。
蘭太實業的盈利同樣不穩定。受制于鹽化工產品市場的影響,蘭太實業的2011年凈利為8981萬元,2012年由盈利轉為虧損1028.58萬元,2013年凈利重新提升到3505.12萬元,但有近三分之一收益來自政府補助。
已收藏!
您可通過新浪首頁(www.sina.com.cn)頂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。
知道了